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自开展“三话六学”实践活动以来,红河县宝华镇期垤村精心谋划、认真组织,立足实际、狠抓落实,不断引领老百姓从物质生活富足到精神文明富足,从深情感恩党到坚定跟党走,扎实推动“三话六学”实践活动真学细学精学,走深走实走心。
学政策,爱党敬党忠党
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期垤驻村工作队常态化组织驻村工作队员讲授政策理论课,认真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、稳岗就业、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精神,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百姓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,牢固树立不等不靠、不推不拖的思想,激发自力更生、奋发图强的动力,着力解决“群众富了‘腰包’、贫了‘脑袋’”的问题。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、落到细处,期垤驻村工作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,组织“村三委”干部、党员群众、退休乡贤等成立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,以“集中讲、自主学、话感想”的方式,对产业发展、耕地保护、基本养老、医疗保险等各项政策进行生动诠释,让老百姓听得懂、记得住。
学科技,夯实产业基础
科技强农,科技兴农。在产业发展中,期垤驻村工作队立足耕地资源不足、农作物经济附加值低等实际,积极探索“订单农业”产业发展路子。对接云南省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商成立“红河县泽农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、龙头企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“学科技”活动,为合作社种植户传授作物选择、播种育苗、施肥授粉等农业技术。同时,积极组织明白人、带头人、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考察产业发展模式,通过实地“走、访、看、问”的方式,拓展村民视野、转变发展思路。如今,萝卜、红豆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已成为期垤村致富的“科技与狠活”,带动合作社村民户均增收600元,200余户学到专业种植技能,通过种植实现稳定增收。
学文化,争当文明标兵
过语言关,通致富路。针对期垤村少数民族群众多,普通话普及率低,期垤驻村工作队将推广普通话与理论学习、政策宣讲、科技培训、普法宣传相结合,以“少数民族语言+普通话”的双语模式,让群众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。采取挂包干部帮扶教学活动,“小手牵大手 推普一起走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农家书屋等阵地,带领村民从最简单“请”“你好”“吃饭了吗”等词语学起,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普通话的学习、使用,真正做到有效提高普通话普及水平,为乡村振兴打好语言基础。